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3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43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6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1074篇
内科学   787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176篇
特种医学   3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篇
外科学   910篇
综合类   2755篇
预防医学   864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074篇
  7篇
中国医学   1584篇
肿瘤学   20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平扫表现及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肺炎性假瘤发生在右下叶8例,右上叶7例,中叶者3例;左下叶8例,左上叶4例.病灶密度均匀24例,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者26例,团片状3例,哑铃状1例;边缘出现"桃尖征"9例,周围长毛刺征6例,支气管气象4例,空洞征4例,沙砾样钙化2例,空泡征1例;21例病灶与相邻组织的界线清晰并有轻度压迫征象,17例出现相邻胸膜肥厚粘连,3例纵隔内见肿大淋巴结,相邻骨质未见破坏.结论 CT平扫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也有明显局限性,应完善CT增强扫描检查,此外,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作出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联合口服替扎尼定(Tizandine)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46例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痉挛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持续牵张运动、手法按摩、肢体空气压力治疗、站立训练、健康教育等;治疗组23例,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替扎尼定治疗.采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MA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完成的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LPD 30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LP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PD组[(542.6±58.6)min vs(383.1±64.6)min,P0.001)],但术中出血量更少[(190.3±192.0)ml vs(373.3±363.8)ml,P=0.018)],术中输血率更低(30%vs 66.7%,P=0.004),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更低(6.7%vs 26.7%,P=0.038),入住科室ICU时间[(2.3±0.9)d vs(5.0±0.9)d,P0.001)]及住院时间[(14.7±1.2)d vs(18.5±2.1)d,P0.001)]更短,肿瘤直径更小[(2.6±0.7)cm vs(3.9±2.4)cm,P=0.009)]。两组患者术后胰瘘、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脓肿、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手术切缘(R0切除率)、术中切除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血管浸润率及肿瘤分化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PD虽手术复杂、难度大,然对经验丰富的胰腺外科医师而言,该术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转染α1D-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1d)基因shRNA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Ca~(2+)浓度及钙调蛋白(Ca M)表达的影响。方法:Adra1d基因shRNA与GV248载体拼接得到重组载体,经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收集病毒原液,超速离心浓缩,并测定滴度得到重组慢病毒载体。用得到的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VSMCs,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干扰效果,然后激光共聚焦检测VSMCs内Ca~(2+)浓度变化,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SMCs Ca M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收集得到293T细胞分泌的病毒上清,测定病毒的滴度为3×1011TU/L。转染后大鼠主动脉VSMCs的Adra1d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调。慢病毒Lv-shRNA4-Adr对目的基因Adra1d的干扰效率大于85%;Adra1d基因被靶向沉默后,与scrambled组相比,大鼠主动脉VSMCs的Ca~(2+)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而且Ca M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增加。结论:慢病毒介导转染Adra1d基因shRNA可显著增加大鼠主动脉VSMCs中Ca~(2+)浓度和Ca M表达。  相似文献   
95.
为提高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本文从科研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即组织机构和功能设计不完善、转化相关专业人才缺乏、转化资金投入不足、转化平台不健全等。提出可从完善组织机构和功能设计、优化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及优化经费结构、加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
97.
背景:硬脊膜损伤(dural injury,DI)是腰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LD)并发DI的文献报道很少,对其发生率和原因的分析研究亦很少。目的:分析THESSYS(Thomas Hoogland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PTELD并发DI的原因和表现,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行THESSYS技术PTELD 257例,其中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226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同时行侧隐窝减压+椎间盘切除术31例;共8例发生DI,其中L2/3节段2例,L3/4节段1例,L4/5节段4例,L5/S1节段1例。结果:8例发生DI的患者中1例术中未见DI,但术后发生了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损伤机制不详;另外7例于术中发现DI,其中5例为神经根外侧DI,1例为硬膜囊腹侧DI,1例为硬膜囊外侧DI并于术中发生马尾神经疝出而转为开放手术。除1例转开放手术外,完成椎间孔镜手术7例,其中4例于术后发现CSFL,引流量为50~200 ml,于术后1~2 d拔除伤口引流管、缝合封闭皮肤裂口并采取平卧位休息1 d;另外3例未见明显CSFL,术后引流量<10 ml,于术后24 h内拔除引流管。2例出现一过性头晕、恶心、呕吐,1例有一过性下肢麻木,1例有一过性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3天后症状改善;1例转开放手术后出现小腿、足背麻木和踇背伸肌力下降,随访6个月时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7.9个月,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优4例,良4例,均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PTELD并发DI的发生率可能被低估,多数经过拔除引流管、缝合伤口、卧床休息后可获得良好效果,无需特殊处理。如术中发现马尾神经疝出或术后出现难以缓解的疼痛、肌力进行性下降等神经症状者,可能需要转开放手术或再次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扶正生肌油纱条对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2021年 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治疗的 160例行肛瘘手术的低位单纯肛瘘患者 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8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凡士林纱条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扶正生肌油纱条治疗,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指标,给予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记录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 IgG水平高于对照组 [(10.12±3.14)g/L vs (7.52±2.19)g/L],研究组 IgA水平低于对照组 [(1.01±0.30)g/L vs (1.45±0.41)g/L,(P<0.05)],研究组 EGF、VEGF水平 [(7.61±2.18)μg/L、(139.02± 36.32)ng/L vs(5.93±1.26)μg/L、(121.84±33.25)n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 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 [(23.66±6.94)ng/L VS (31.31±10.13)ng/L,P<0.05],研究组 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 [(65.19± 16.06)pg/mL vs(56.61±15.52)pg/mL,P<0.05],研究组患者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2.73±0.81)分 vs(4.18±1.13)分, 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 [(22.78±6.32)d vs(29.45±8.33)d,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 97%)高于对照组( 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扶正生肌油纱条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提升患者 EGF、VEGF水平,调控免疫球蛋白分泌,抑制患者炎症,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利用基于X线片的十二等分法评估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置钉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的AIS患者40例(女性34例,男性6例),年龄15.2±1.9岁(11~18岁),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十二等分法在X线片上评估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并通过CT平扫验证。传统方法:A级,螺钉钉尖在椎弓根内壁和椎体中线之间,且与相邻螺钉相比无明显偏内或偏外;B级,螺钉钉尖超越椎体中线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内;C级,螺钉钉尖在椎弓根内壁以外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外。十二等分法:将椎体由凹侧外侧缘及凸侧外侧缘向分别正中线画等分线分12等份,并根据螺钉钉尖在所在椎体上的位置和椎体旋转的程度确定相应的安全范围。A级,螺钉钉尖在安全范围内;B级,螺钉钉尖超出安全范围内界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内;C级,螺钉钉尖超出安全范围外界或与相邻螺钉相比明显偏外。CT平扫:A级,螺钉全部在椎弓根内;B级,螺钉有任何部分超出椎弓根内壁;C级,螺钉有任何部分超出椎弓根外壁。通过卡方检验和诊断试验结果法对比两种X线片评估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T平扫评估,638枚螺钉中595枚(93.3%)A级,9枚(1.4%)B级,34枚(5.3%)C级;十二等分法,589枚(92.3%)A级,10枚(1.6%)B级,39枚(6.1%)C级;传统方法 ,582枚(91.2%)A级,19枚(3.0%)B级,37枚(5.8%)C级。使用传统方法误判螺钉49枚(7.7%)枚,十二等分法误判螺钉14枚(2.2%)枚,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B级误判的螺钉分别为25枚(3.9%)和5枚(0.8%)(P0.001),C级误判的螺钉分别为24枚(3.8%)和9枚(1.4%)(P=0.006)。此外,使用传统方法和十二等分法,评估凹侧椎弓根置钉的误判率高于凸侧,评估旋转较大椎体置钉的误判率高于旋转较小的椎体。结论:在X线片上采用十二等分法评估AIS患者的置钉情况简便、可靠,可以提高评估螺钉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